注册: 2014-03-04 18:08 帖子: 311 ---------
|
文豪鲁迅是怎么论述中国人的(转载必读)
卑怯
胜了,我是一群人中的人,自然也胜了;若败了时,一群人中有许多人,未必是我吃亏;大凡聚众闹事的时候,多具这种心理。他们的举动,看似猛烈,其实却很卑怯。
可惜中国人对于羊显凶兽相,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,所以即使显着凶兽相,也还是卑怯的国民,这样下去,一定要完结的。
我觉得中国人所蕴蓄的怒愤已经够多了,自然是受强者的蹂躏所至的。但他们却不向强者反抗,反而在弱者身上发泄。兵和匪徒不相争,无枪的百姓却并受兵匪徒之苦,就是最近便的证据。再露骨地说,怕还可以证明这些人的卑怯,即使有万丈怒火,除弱草以外,又能烧啥么呢?
破坏欲
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,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,总要破坏了才快活。
调和
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的,折中的。比如你说,这房子太暗,须在这里开一个窗,大家一定不允许。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,他们就会来调和,愿意开窗了。没有更激烈的主张,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
逆来顺受
虚生先生所做的时事短评中,曾有一个这样的题目:“我们应该有正眼看各方面的勇气‘”。 诚然,必须敢于正视,这才可望敢想,敢说,敢做,敢当。倘使并正视而不敢,此外还能成啥么气候。然而,不幸这一种勇气,是我们中国人最缺乏的。
然而由本身的矛盾或社会的缺陷所生的苦痛,虽不正视,却要身受的。文人究竟是敏感人物,从他们的作品上看来,有些人确也早已感到不满,可是一到快要显露缺陷的危机一发之际,他们总即刻连说:“并无此事”,同时便闭上了眼睛,这闭着的眼睛便看见一切圆满,当前的苦痛不过是“天之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”。于是无问题,无缺陷,无不平,也就无解决,无改革,无反抗。
|
|